admin 發表於 2022-2-26 14:30:01

台灣"北漂"女生:在北京生活有盼头 再回台已不習惯

“我是2012年到北京的,当時仍是承平洋的風,大陸人對台灣的好奇尚未消退。我当時一方面讶异,一方面也自發惭愧──我晓得大陸人看台灣老是看到好的一壁,而台灣则相反。”

本年是郭雪筠初次到厦門加入海峡论坛。她在子论坛“中汉文化成长论坛”上以《如今的台灣青年,已不是往日的》為题颁發了本身的見解,用一個台灣年青人怪异视角,讲述近几年在大陸糊口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想。

此前,她用滑稽诙谐的笔调书写海峡两岸分歧的糊口方法,最後调集成為了《台北女孩看大陸》一书,不但在不少糊口在大陸的台灣年青人群體發生共识,更吸引了无数大陸的读者。

郭雪筠以作家特有灵敏嗅觉及對糊口细節捕获和论述能力,包含面临身份認同時细腻而繁杂感情,讓所有人面前一亮。不管若何,她给所有大陸人供给了一個全新察看窗口,去認知和理解台灣年青人的精力世界。

“你想象不到台灣有多闷。我最佳的朋侪,一個很聪慧的女孩子,得到美國名校學历,她结業後只能在台灣液晶面板厂上班,收入在台灣已算很好了,每個月4万元新台币(约8584元人民币)。在台灣做到公司辦理层很难,哪怕略微小主管都要比及40、50岁今後,中老年人持久盘踞位置。”郭雪筠對彭湃消息说,若是以中老年群體作為社會中坚气力的社會,难以立异。

這是长达数年“闷經济”状态下,台灣青年广泛存在的一种旁皇、迷惘與无望的社會意态。

這次来加入海峡论坛,郭雪筠敏感地發明“来的台灣年青人仍是太少了”。

比拟不少在无望中經受與忍受的台灣年青一代,她显得更有勇气,昔時断交地分開了满盈着“温吞”气质的台灣,奔赴北京,涌進“北漂”雄師成长。

台灣“北漂”

2011年,郭雪筠大學结業後,先辈入台灣本地一家餐饮公司任秘书,月薪3万新台币(约人民币6000元),她對本身那時的糊口形容是:“麻痹地在世”。最不克不及接管的是:作為上班族,她能一眼望到底本身的糊口将来。

“那時我的主管大我10多岁,他是台灣政治大學结業,薪水是36000元新台币(约人民币7726元),也就是说,若是我花10年夸姣芳華,爬得不错,唯一6000元新台币(约人民币1287元)的涨幅。请問這類环境台灣年青人情愿吗?我归正不情愿,不甘愿宁可,不克不及结業20多岁,就已看到50岁的模样,我身旁不少朋侪也都是這模样,他们受不了,才到北京、上海去搏斗。”郭雪筠说。

比拟烦闷的台灣經济,中國大陸显現出兴旺的經济活气,特别是北京、上海更是日月牙异。

郭雪筠在接管《北京青年报》记者采访時称,她在台灣辅仁大學读大三時,黉舍有堂课叫做“两岸瓜葛”,教員拿不少大陸带领人的照片给同窗们看,但大師城市認错瘦腰健身器材,,這讓教員很受惊。

“我發明台灣人對大陸太不领會了。”郭雪筠说,有段時候,台灣島内电视综藝節目乃至呈現了“大陸人吃不起茶叶蛋”话题,引發大陸網友的争议。

見此近况,她决议經由過程收集论坛领會大陸,成為混迹于海角和豆瓣上的用户。

“明明是節目標問题,却危险到台灣人的形象,讓大陸朋侪認為台灣人都是没見地的笨伯。当時我心底就默默决议了,我今後必定要到大陸成长,必定要把台灣人的设法親身奉告大陸朋侪。”她在收集日记上写道。

郭雪筠爽性辞掉了台灣的事情,申请到大陸高校進修,被北京大學消息傳布學院正式登科為硕士钻研生。

作為班上為数未几的台灣女生,她一入學就很受接待,女生學她的台灣腔,和她聊《康熙来了》,男生跑過来自动和她措辞,她也常常和大陸的同窗们吃烧烤、小龙虾、玩三國杀。

這段進修履历讓她甚為感念,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,她收成到了不少交情。

2012年,她告退从台灣到大陸的方针很明白:留下来事情和糊口。

“我認為大陸關鍵字排名,跟台灣纷歧样,大陸會讓不少台灣人愿意留下来的首要缘由,它一向在變,每一年都有新工具出来。我刚来時,北京比台北不便利不少,要吃点夜消阁下都没有便当店,只能吃羊肉串,只能吃阿谁,没有選擇。如今不是了,处处都是外卖,之前北京欠好打車,片子院要列队买票,如今起头大師只要用手機就行了。而在台灣,彷佛一向都没甚麼變革。”郭雪筠说。

虽然中國大陸布满機遇,但想要混下去却其实不轻易。

从北大硕士钻研生结業後,郭雪筠做過很多事情,当過公關,翻译,還卖過亵服,偶然也會經济拮据。最艰巨時她曾想回台灣糊口,幸亏這一切都尽力熬過来了,她的书准期出书,也找到了一份抱负的事情。

“北京屋子比起台北真是贵太多了。” 郭雪筠感慨道,即使如斯她仍是愿意糊口在北京,来由彷佛很简略——“有盼头”。

作為一個南邊女孩,她到北京糊口也履历了不少“不顺應”。

“我到如今還不喜好北方的菜,以是我在厦門就欢快得要死,我昨天去小吃一条街,不少好吃的工具,好比糖水和台灣瓜果,很好吃,逛街時另有人撞到了我,對方顿時说對不起。若是在北京,人家撞到你一下,瞪你两眼就走掉了。”郭雪筠说,如今她大白了是南北文化糊口的奥妙差别。

虽然糊口细節存在诸多差别,但其实不影响她喜好北京這座都會。

“我喜好北京的人,他们很仗义,喜好北京干爽的氛围。台灣人概况上跟你情投意合,但人與人之間的瓜葛很造作,很概况。”郭雪筠说。

她對台灣的批评,其实不阐明她不爱故乡,相反她對台灣有一种“近乡情怯”的繁杂感情,這也许是很多在大陸的台灣年青人始终轇轕不清的困难。

两岸認知差别與“心结”

从台灣到大陸糊口後,起首最大挑战来自糊口和認知上的差别。

“我在刚到大陸的時辰不竭問為甚麼。两岸對相互的認知注定分歧,若是两岸年青人听到一点分歧就急着打骂,那别玩了。”郭雪筠演讲称。

她说本身想听到大陸人讲实话,如许才能融入,以是她問各類問题,很快她也發明不少大陸青年不晓得台灣人怎样想。

“他们也许晓得台灣汗青,可是不晓得台灣同龄人到底在想甚麼,那是一片空缺。晓得台灣人设法的例如留學生或網民,大多有和台灣同龄人大吵的履历,少有台灣人能友善地奉告他们台灣青年的设法。以是我起头在豆瓣写文章。”郭雪筠称。

“若是有志做两岸文化傳布的朋侪,我只能说我治療鼻癢,的履历是,不竭問,然後,别感觉都是對方的错,對方不睬解。”郭雪筠称。

她認為,两岸瓜葛的环境实在放眼全世界,是很怪异的一种环境,有些话,大陸人能说,台灣人不克不及说;有些话,台灣人能说,大陸人不克不及说。

她在写作時最首要一点,就是能讓大陸人看得進去,以是她會用一点小技能。当我想批判某一個大陸征象時,她會罗列台灣類似例子,如斯一来比刀刀見血地痛批大陸做得如奈何何差更讓读者看得進去。

“這六年大陸人對台灣印象由好转差,固然实際中大都人對台灣人仍是很好,可是空气的變化我信赖很多人都有领會。我身為文化从業者,一方面我惧怕两岸民意對峙,但一方面我却又无话可说,由于往日大陸人也给過台灣友爱,是政治操弄下的台灣没有去爱惜。大陸民間友爱才是台灣的庇护伞,无奈很多人没有意想到。”郭雪筠演讲说。她隐隐發明了两岸民間欠好的標的目的有所昂首。

她本来觉得两岸民意對峙是日後必定征象。

“我没想到,蔡英文在朝這两年台灣社會,和新一代台灣青年,都在變化。一個新征象在發生。若是還用‘自然独’一言以蔽之地归纳综合台灣青年,這是不太准确的。”郭雪筠演讲時称。

這也讓她大白了本身做文化交换的意义——“用文字搭桥”。

台灣“新青年” 抢先到大陸

郭雪筠说,两岸民間交换不克不及只讲“同文同种”和“两岸一家親”,如今應当多些對年青一代的察看和認知。

“我都建议今後请点年青的台灣年青人,不要请我如许已快30岁的老油条了。咱们的履历和下一代高中生结業就到大陸读大學彻底纷歧样,若是大陸要做好两岸事情,不克不及再問咱们了。”郭雪筠對彭湃消息称。

“究竟上,我這代台灣青年的设法,已不足以作為将来两岸瓜葛的参考,新一代台灣青年,也就是在大陸读大學、或是在台灣的高中、初中學生,這一批台灣青年有两個特点,第一是有刚强的台灣本土意识,這與咱们這代没有甚麼區分。但第二個,他们从小瞥見一個壮大的大陸,他们晓得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济體,他们看大陸电视剧,他们晓得白敬亭、刘昊然。”郭雪筠称。

她在演讲時当真比拟了台灣两代青年對大陸認知上的差别。

“我到初中的時辰,都還認為大陸人没饭吃、大陸食品不克不及吃;我在北大读钻研生的時辰,连《快活大本营》都没看過。以是咱们在面临‘中國突起’時是别扭的,有点像看穷親戚怎样忽然压服咱们了,咱们的心态转换很是激烈。可是我的下一代青年呢?我听過一個同事的小朋侪说,我要去重庆找王俊凯(大陸歌手、演員),那是個南部的小孩子。我刚来的時辰不晓得谁是谢娜,如今来的二十岁出头青年,不會再問蠢問题了,他们乃至在台灣就吃過酸辣粉,晓得‘老司機’是甚麼意思。两岸的間隔,真的還远吗?”郭雪筠说。

在她眼里,台灣年青人很无辜,不管“80後”仍是“90後”都是很不易的一代人,眼睁睁地看着台灣經济和社會从上往下走;這個時代發展起来的大陸年青人,却看着國度經济从下往上走,是以與台灣青年构成截然分歧的两种心态。

“我很小時辰就听過台灣經济不景气,长大後可能要去当‘台劳’之類的话。10年前,我大學结業後的起薪是3万新台币,如今起薪酿成2.8万新台币,你想那是怎麼的心态落差,他们會認為是中老年人毁了台灣,究竟结果台灣今天如今酿成如许不是年青人能决议的。”郭雪筠说,柯文哲之以是受接待,就是因他和傳统老政客纷歧样,做错事變就抓一下头,出格萌,很真实,至于在朝能力若何,大師底子不關切。

“近两年来大陸的年青人超等多,為甚麼?哀莫大于心死。”郭雪筠對彭湃消息说。

近两年,她看到一個征象,很是多的台灣青年愿意到大陸,并且比她還小的台灣青年们,常常比她那時更易融入這里。不是由于他们都認同本身是中國人,而是由于,他们能跟大陸同龄人聊大陸电视剧,他们感觉糊口在這里,跟在台北没太大區分。

他们喜好北京,也喜好台北。

她常常問身旁的台灣青年,感觉本身和大陸年青人有很大差距吗?沟通坚苦吗?在這里糊口和在台灣真的不同很大吗?成果,她身旁的台灣青年都说,很愿意待,有不少大陸朋侪,也其实不感觉有甚麼太大區隔。

“在台北糊口,跟在北京糊口,没甚麼太大區分,這代表台灣青年的两岸界限已模胡了,這才是两岸交融的第一步。”郭雪筠演讲時称。

如今大陸對年青人最具吸引力的是就業远景。

“如今台灣年青人已比咱们当時聪慧不少了,我当時到大陸,脑子有不少問号,履历也未几。如今台灣年青人到了大陸,无论念书也好,或在公司上班也好,只要學长學姐安置下来了,便會把學弟拉過来,一個拉一個,就跟傳销同样。”郭雪筠半開打趣说。

如今因事情瓜葛,她每個月城市回台灣住上一個星期。如今她有時感受在台灣糊口不那末便利了,有一次她在台灣看片子,买票列队排到几近疯掉了,她搞不清晰為甚麼台灣不克不及用手機买票,為甚麼看片子還要列队呢?

這時候她才真正意想到,台灣人@也%7mRNw%许對复%F22Ti%活@事物的接管度變慢了。

“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青年到大陸创業?由于他们提交的创業方案,台灣老板和投資者底子听不懂。他们只要把创業方案拿到大陸,便有機遇得到天使投資,這是台灣所没法對比的。對付不少台灣年青人来讲,大師城市暗示愿意回台灣糊口,何時归去呢?退休後。若是一個处所年青人都跑出来了,等你退休了才归去,這個处所有竞争力吗?”

她對台灣的批评,其其实台灣年青媒體朋侪傍邊得到了不少雙眼皮手術,認同。曾有台灣出书商但愿把她的书在台灣出书,她仍是回绝了,缘由很简略——近乡情怯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"北漂"女生:在北京生活有盼头 再回台已不習惯